内容摘要: 我相信榜样的力量,因为榜样会推动更多人效仿。
我相信榜样的力量,因为榜样会推动更多人效仿。
丰富的水资源,为南京人提供了重要的发展资源。其次是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整治措施。
多年来,南京长江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在100%。到2015年,完成主城3000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世界自然基金会负责人表示,地球一小时不仅仅是一个关灯的形式,更是节能环保理念的传达,只有环保意识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将节能环保延伸下去。然而,一些市民对践行低碳生活普遍存有一些疑惑,亟待各方共同破解。在气候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全面践行低碳生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据《东江时报》报道,在我们身边,就有不少节能环保意识很强,在生活中践行节能环保的市民。比如,一些市民认为,从节约资源能源、环保以及减少碳排放等角度看,实现低碳生活不仅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主要表现在:公开内容有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提高不断充实;公开形式有待随着网络媒体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直属下属单位政府信息公开指导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或减免费用情况2011年,中国气象局没有因依申请公开信息而收取或减免费用情况。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气象科普图书的出版工作,积极向公众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公众防御气象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2012年,中国气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断充实人民群众最需要的信息公开内容,加强政务微博建设并使之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快捷窗口,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规范各级气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国气象局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等社会主流媒体紧密联系,并充分发挥中国气象报、中国气象频道等部门媒体的作用,保障每日多频次、多角度、广范围地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信息。
其中中国气象局园区接待参观105批、共6338人。2011年,各级气象部门组织科普活动1500余次,发放气象科普材料600余万份,直接受众达300多万人。
举办第30届全国青少年气象夏令营,21个省(区、市)的17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协调领导专家接受采访800余次、组织新闻通稿146篇。三、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情况2011年共受理申请11件,主要涉及气象观测数据,已全部按照规定办理完毕。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重点发布政务信息,中国天气网主要发布公众气象服务信息。
同时,积极探索通过气象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发布气象信息、普及气象知识、回应社会关切。中国气象局主办的信息发布网站主要包括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和中国天气网。2011年,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和中国天气网紧密围绕公共服务主动公开信息。针对西南干旱、长江中下游旱涝急转、热带气旋、华西秋汛、大雾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广泛传播预报预警信息,着力普及科学防灾知识,及时为公众增信释疑,进一步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综合效益。
(二)公开形式1.互联网气象网站。与此同时,积极做好图书下乡工作,中国气象局组织出版的9种图书入选农家书屋目录,并广受农民欢迎,如《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丛书》(20种一套)中大部分图书的发行量超过5万册,其中《气候与农事》一书发行量达18万册。
中国气象报及时报道中国气象局重大决策部署,强化重大气象新闻权威发布和舆论引导功能,并定期推出《气象信息员专刊》。在深圳大运会、西安世园会举办期间,借助气象服务手册、气象服务志愿者、气象官方微博普及气象知识。
特别是作为中国气象局政府信息公开重要平台的中国气象局网站和中国天气网,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中国气象频道作为中国气象局主办的气象服务专用频道,实现了在全国30个省(区、市)覆盖,全年共发布气象工作动态和气象灾害新闻2400余条、灾害预警信息1200余次、预报类节目1200多期,制作的《变暖的地球》获得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如针对中小学气象科普教育的校园气象站系列丛书之《中小学气象科技活动教材气象科技活动》(上、下册)、小学生防灾减灾科普漫画故事丛书《虎嘟嘟魔幻大历险》等;针对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2011)》(中英文版)、《全新世气候变化》、《恶劣空间天气事件解读其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群落生态学》、《气候变化故事》、《寻找绿色低碳建筑》等;针对为农服务的《柑橘优质高产与气象》、《棉花优质高产与气象》等。联合多部门、组织全国31个省(区、市)气象局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2011年,中国气象局没有因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而被申请行政复议或被提起行政诉讼。组织开展了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周等活动,协调9000余名气象专家、科普志愿者参与。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近4万个,覆盖68%的乡镇。协调中央电视台等影视媒体播发气象新闻5000余条、专题报道10余次。
打造校园气象站科普品牌,形成四位一体推进模式中国气象频道作为中国气象局主办的气象服务专用频道,实现了在全国30个省(区、市)覆盖,全年共发布气象工作动态和气象灾害新闻2400余条、灾害预警信息1200余次、预报类节目1200多期,制作的《变暖的地球》获得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
四、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或减免费用情况2011年,中国气象局没有因依申请公开信息而收取或减免费用情况。2011年,通过形式和内容创新,开发了一大批气象防灾减灾图书和作品,积极推动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
(二)公开形式1.互联网气象网站。如针对中小学气象科普教育的校园气象站系列丛书之《中小学气象科技活动教材气象科技活动》(上、下册)、小学生防灾减灾科普漫画故事丛书《虎嘟嘟魔幻大历险》等;针对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2011)》(中英文版)、《全新世气候变化》、《恶劣空间天气事件解读其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群落生态学》、《气候变化故事》、《寻找绿色低碳建筑》等;针对为农服务的《柑橘优质高产与气象》、《棉花优质高产与气象》等。中国气象局全年组织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18次,接待国内外媒体350余家(次),其中与国新办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1次,与陕西省气象局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召开新闻发布会1次。中国气象局高度重视气象科普图书的出版工作,积极向公众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公众防御气象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能力。
与此同时,积极做好图书下乡工作,中国气象局组织出版的9种图书入选农家书屋目录,并广受农民欢迎,如《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丛书》(20种一套)中大部分图书的发行量超过5万册,其中《气候与农事》一书发行量达18万册。主要表现在:公开内容有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提高不断充实;公开形式有待随着网络媒体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直属下属单位政府信息公开指导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平面媒体刊发气象工作新闻300余篇、推出重大气象专题报道30余次、局领导署名文章10余篇,与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政府网等合作开展领导专家访谈30余次。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2011年,中国气象局没有因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而被申请行政复议或被提起行政诉讼。
举办第30届全国青少年气象夏令营,21个省(区、市)的17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显著拓宽,全国农村气象手机短信用户达3000万,建成农村高音喇叭逾10万个、乡村电子显示屏近7万块。
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49万余人,覆盖71%的村。形成了以浙江德清、重庆永川等为代表的气象为农服务新模式,推广了乡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涉农专家联盟、重大服务对象信息库、农业气象直通式服务等好做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气象信息服务三农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同时,积极探索通过气象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发布气象信息、普及气象知识、回应社会关切。据统计,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全年共发布中国气象局文件40多份,制作专题87个、访谈62个、新闻发布会现场直播12期,累计发布文稿75684篇;中国天气网共发布天气资讯12690条、国家级气象灾害预警629次、省地市预警共计75190次,制作热点问题专家访谈145期、专题现场报道15次。
其中中国气象局园区接待参观105批、共6338人。中国气象局主办的信息发布网站主要包括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和中国天气网。
特别是作为中国气象局政府信息公开重要平台的中国气象局网站和中国天气网,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三、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情况2011年共受理申请11件,主要涉及气象观测数据,已全部按照规定办理完毕。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近4万个,覆盖68%的乡镇。组织开展了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周等活动,协调9000余名气象专家、科普志愿者参与。
声明:2011年3月10日,陈竺签署卫生部令第80号《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